殷立安请来的厨师姓杨,是大使馆正式工作人员,此人川渝人士,做得一手好川菜。
李达康之前去过大使馆多次,因为他和殷立安都是赣源人,这样当他留下来吃便饭的时候,基本都是这位杨大厨掌勺,李达康和他也算认识。
下午4点出头,正当李达康还在给五十岚美织上历史课的时候,老杨和殷立安就已经拎着大包小包来到公寓。
李达康见状赶紧向两个日本人告个罪,跑上前去帮忙搬东西。
“杨师傅,辛苦辛苦,哟!您还把您的宝贝给带过来了……”
李达康说的“宝贝”,其实就是老杨特意从家乡带到日本的一些调味品和调料包。
嗯,要说像花椒这些东西,李达康觉得很有必要,带点川渝特产的豆瓣酱之类,李达康也是能够理解。
但是在杨大厨的“宝贝”当中,竟然还有一包产自他们川渝本地的矿盐,这就让李达康有点理解不能了。
但是用老杨的说法,他说想做出最正宗的川菜,其他地方的盐都不行,尤其海盐不行,必须是产自他们川渝本地的井盐,这才能做出原汁原味。
好吧,请原谅李达康就一俗人,所以在他这个俗人看来,这全天下所有的盐不都是只产生一个咸味吗?
这个老杨怎么就这么讲究呢?
难道他的味蕾如此敏感?或者是如此与众不同?
竟然还能区分出不同的盐会产生不同的咸味?
但甭管李达康理不理解,人杨大厨既然如此讲究,这肯定值得好好吹嘘一番,因为人在这个时候的讲究,也代表他李达康讲究啊。
因此在把大老杨介绍给两个日本人的时候,李达康就趁机拿这个说事了。
他说今天为了能能让二位吃上最正宗的中华料理,我也是花足心思了,就连烹饪中最常见的调味品食盐,我们都是特意从中国空运过来。
怎么样,开不开心?意不意外?你们感受到我的诚意了吗?
李达康觉得两个日本人应该是感受到了。
因为在听过他的介绍之后,两人对老杨带来的宝贝大感兴趣,一坛一罐仔细翻看,并时不时评头论足一番。
这期间五十岚美织这个草包美女更夸张,她竟然还和李达康扯了几句“三国”。
因为在日本的话,“三国”还是挺有影响力,有不少日本人甚至认为,川渝地区开始产井盐,是从诸葛亮开始的。
嗯,李达康刚才跟她上了半天的日本历史课,却没兴趣跟她科普咱们国家的历史了。
于是打个哈哈随便混过去,然后借口时间已经不早,大家还是不要影响杨大厨制作中华料理。
等其他人离开厨房,杨大厨问李达康道:
“那个达康,今晚这个菜我该怎么做?”
李达康一愣:“什么怎么做?”
大老杨比伐一下:“辣椒啊,这两日本年轻人能吃辣椒吗?”
李达康一乐:“您甭管他们能不能吃,既然请您来做正宗川菜嘛,该放辣椒就放辣椒,该放花椒就放花椒,当然喽,口味别太重,微辣到中辣意思一下就行,杨师傅我给您交个底吧,就今天这俩客人,男的能不能吃辣我不太清楚,但就那女的,我估计她挺能吃的。”
“哦?你见过她吃辣?”
“没有。”
李达康对老杨笑道:“但是我见过她吃芥末,好家伙,那女的不仅超爱吃芥末,好像还特别能吃,根据我的经验,一个人既然连芥末都能吃,辣椒基本也能吃,杨师傅您说是不是这样?”
大老杨听了也是一乐:
“达康你这是从哪得出的经验?”
李达康心说狗屁经验,我现编出来的经验。就拿我自己本人来说,我倒是能吃一点辣,可对芥末那玩意却向来敬而远之。
那么按我自身经验来反推的话,我刚才的话当然就是完全不成立。
“呵呵这您就甭问了吧,总之您听我的,辣椒该放还是要放,别整得口味太重就行。”
老杨点点头:“行,我心里有数了,达康,那你出去陪客人吧,这里有我一个人就行。”
“不用我给您打下手吗?”
“这哪里需要什么下手,”
大老杨对李达康说道:“你看今天采购的这些东西,就一些普通食材,能做几个家常菜而已,花不了多少功夫,达康你还是出去吧,你看厨房这么小,你一直待着厨房,反而妨碍我炒菜。”
李达康听了一笑,也就听从杨大厨的意思,顺势退出了厨房。
而专业大厨就是专业大厨,晚上6点刚过,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呈现在大家面前,虽然食材普通,却荤素搭配适宜,尤其咱们中国菜那种特有的香味--------
两个日本人是啥情况还不太清楚,但李达康自己闻到那股熟悉的香味后,他首先感觉自己已经非常饿了。
同样是根据李达康的经验,他知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面,唯一抗拒咱们中华美食的,那好像就只有高丽棒子,而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能抵挡中华美食的诱惑。
这里是在日本,并非是在高丽,因此李达康很快发现,无论是五十岚美织或者中村小正太,他们都已经食指大动,估计现在和自己一样饥饿。
更让李达康没想到的是,等大伙真的上桌以后,最受两位日本人欢迎的居然是那道“麻婆豆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