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电影立项前期最重要的职位,都出现了新人难以出头的严重问题。进入九十年代后半段以后,新人编剧导演对拍摄院线电影已经不抱太大的幻想,他们大多数进入电视剧,音乐电视MV,以及各种电视广告的圈里赚钱去了。
好莱坞除了依靠老鸟,还从欧洲引入了大量的从业人才。
整个阿美利加电影圈的创新,有了很大的危机,现在还有不少新人编剧,新人导演在苦熬中等待着有一天能得到拍摄人生第一部电影的机会。但是长此以往,这些人的信心逐渐消磨之后,未来的独立制片会变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也许有一天,电影圈会充斥着七八十岁的老导演,老编剧,新人的数量比老头还要稀少。
……
花了一个多星期,罗纳德每天和拍摄过独立制作,但是还没有在好莱坞主流大片厂获得合约的导演和编剧闲聊,罗纳德逐渐意识到了,创立一个独立制作厂牌,为这些人提供机会的难度所在。
能够看到新人危机的好莱坞人士,并不少。罗纳德也不是唯一一个有能力看到未来危机的人。但是专注于中小成本电影制片的制片厂,还是要远远少于八十年代。
这其中的问题主要还是出现在人才的培养上。
电影是一个一次性的创作,过去成功的导演编剧,现在未必成功。在某一个类型上成功的,在另一个类型上也未必成功。
甚至同一类型里,第一部电影拍出很好的水准,看出潜力的导演编剧,到了同类型的第二部,也会出现票房失败的情况。
对创作管得太紧,导演就失去了创作的自由,电影会变得呆板俗套。而对创作管得太松,又会出现导演放飞自我,表达欲太强破坏了卖座能力的现象。
更别说,迈克尔·西米诺这种类型的道德败坏的导演,乱来中饱私囊,或者借机泡妞的问题,还是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电影导演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作电影就是一个经典的代理人两难问题。
要想在既要有效的监督拍摄进度预算,又要保证导演创意自由,最关键的就是人才。需要有熟悉电影制作,对导演拍片期间的所有举动都明白背后的含义,也要能够及时识别和制止导演乱来。
这都是需要很多经验积累才行的。
就算有无师自通的制片天才,在成功的制作了一两部电影以后,也会被大制片厂或者大资本看上,去监督制作大项目。
所以相比导演和编剧,制片人可能是一个更加稀缺的岗位。毕竟在西好莱坞的咖啡馆里,所有的顾客都是编剧。在比弗利的餐厅里所有的侍应都是演员,南加大的校园里所有人都是导演,但是自称是制片人的要少得多。
罗纳德麾下,能够独当一面来制作中小成本电影的制片人,也不超过一只手能够数出来的数量。而能够担纲大制作的,可能只有他自己,和老手麦达沃伊两人而已。
光靠罗纳德自己投资,由于缺少合格的制片人,可能最终结果也就是在三年里拍出一两部佳作,五部左右小赢或者打平的电影,然后赔掉其他的大部分电影。
而这样的成绩,就算不成立一个扶持独立制片的部门,靠罗纳德和几位制片人自然的来工作,还是可以拿到类似的成绩的。
想要为新人们一个更好的出路,给整个好莱坞发掘新血,罗纳德意识到靠自己是没有什么用的,还得依靠整个行业里那些有野心,有能力或者潜力的人的力量,靠一个机制把他们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做到。
很快,白日梦这个厂牌,出了几条新的政策。
第一是针对独立制片厂的,如果你的项目,已经获得了欧洲的预售款融资,正在寻求明星的认可,来方便向银行寻求明星做担保的过桥贷款,寻求填补拍摄资金的缺口,都可以申请白日梦的计划。
白日梦保证,如果获得了审核团队的通过,就可以按照比例投一笔钱,缩小甚至填补制片费用的缺口。如果剧本特别出色,那么即使没有明星答应出演,也可以降格成为一个没有明星的制作,由白日梦来填补制片缺口(因为没有明星片酬,所以需要的钱也大大缩减了),并且签订发行协议,让电影能够在阿美利加上映。
另一方面,白日梦也会和华尔街的诸多资金签订协议,对这种白日梦盖章认可的项目,开放投资额度。让这些基金的钱,可以优先得到一些质量上乘项目的投资份额。
而在导演扶持上,除了原来的大学生导演扶持项目,又新增了一个低成本电视电影的项目,供那些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但是在好莱坞有过短片,MV,电视广告等项目执导经验的年轻导演申请。
只要你在四十岁以下,有过上述项目的执导经验,就可以通过几轮笔试面试,来争取一个90分钟电视电影的项目执导资格。
面向DDH旗下各个地方电视台,以及和PBS电视台的合作,DDH每年开发一些低成本电视电影的拍摄项目,让这些有野心的新导演,获得自己简历上第一行长片电影的指导经历。
要知道,院线电影就像一个自我循环的封闭体系。你得有电影执导经历,才能获得院线电影的执导资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