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旸的车辇距离高台并不远。
不久后他就站在了高台下方的台基之上。
在他站定之时,不止他身后的上百官员也齐齐停住脚步,就连那数万声呼喊声也瞬间戛然而止。
整个偌大的场间,只剩下数万声沉重的喘息声及数百面战旗迎风飘扬的猎猎作响声。
在糜旸站定之后,他抬头看着离地数丈的高台。
如此高度的高台,他不是没有登上过。
当年他公安大胜后,刘备为了表彰他的功劳,就特地隆重地在高台上举行对他的封拜仪式。
当世男儿,皆爱登高俯视天下。
那时初出茅庐的糜旸只觉得,能登上离地数丈的高台,已经算是莫大的荣誉了。
可是随着自己身份地位的不断提高,现在糜旸却觉得离地数丈的高台,对他来说远远不够。
他现在想登上离地十数丈,乃至于数十丈的高台。
这样的高台在当世还有一个显赫的名称——封禅台。
在汉代除去帝王能登上象征着人世间最高荣誉的封禅台之外,立有莫大功勋的臣子也是有资格的。
以大汉目前的现状来说,若要重启封禅台,那在世的君臣只有立下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大功才行。
想到这,糜旸坚定地朝着眼前的高台上走去。
克成一统,三兴汉室。
这是糜旸心中最大的志向,也是他心中最大的野望。
若将来他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的话,他便有资格登上那足以载入史册,享誉千年的封禅台了。
糜旸身后的大臣不知道糜旸心中在想着什么,只是有资格随糜旸登上高台的上百位大臣,心中也都浮现着激动之色。
当糜旸一步步朝着高台上走动之时,他身后的文武大臣分成两列,自发拘束地从高台台阶上的两侧随着糜旸一路向上。
数丈高的高台台阶并不长,没有多久之后,糜旸便率先到达了高台之上。
等他到达高台上坐在主座上向着下方望去之时,他的心中不禁浮现起一个感觉。
现在他是这座高台的主人,这不正是代表着整个梁州的生民都已经在他的脚下了吗。
糜旸上得高台后不久,他身后的百余官员亦齐齐来到高台之上,然后按照早就知道的各自坐席纷纷落座。
这时上百位官员的视线,都是朝着下方望去。
就是没有资格上高台的那数百官员,他们在糜旸上高台之后,也纷纷背对高台朝着身前不远处的三军望去。
今日的主题,便是大阅兵。
当众人都准备好后,糜旸看向一旁的丁封。
丁封在得到糜旸的示意之后,他立马来到高台前沿,然后他在高台上之上高举起手中的五彩令旗。
五彩令旗在日光的照射下,显得绚丽非常,光彩耀眼。
一军之帅者,掌五彩旗,号令三军。
在高举手中的五彩令旗三息过后,满面潮红的丁封在数万人的注视下,用力的将手中五彩旗按特殊的规律挥舞起来。
虽然在场的人都知道三军之帅不是他,而是他身后的糜旸。
但在数万人面前为一军之帅掌旗,对出身极其贫寒的丁封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而当丁封挥舞着手中五彩旗的动作被下方三万大军中的一众将官看到后,那三万原本静立在空地上的大军顷刻间就有了反应。
高台下方的空地上,先是从各处响起一些甲胄的碰撞声。
然后这些原本不仔细听还听不到的甲胄碰撞声,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越发响亮起来。
一百,一千,最后直到数万声。
既是耀武阅兵,今日三万大军自然皆是甲兵齐全。
三万大军中的各级将校早就注视着高台上的一举一动,因此他们在看到丁封释放出的信号后。
身为百战老兵的他们,几乎是本能之下就做出了反应。
一阵阵高昂的鼓声在这方天地间响起,当雄浑有力的战鼓声覆盖住这片天地之后,三万大军中的行列中,立马出现一个由上千辆战车组成的方阵。
战车这种战争武器盛行于春秋,衰落于战国。
本来按照历史的规律,战车应该早就被淘汰出军事历史的舞台。
但因为战车有着很强的克制骑兵的作用,所以战车兵在西汉早期一直是汉军的主力兵种之一。
在匈奴被打的败亡后,战车这种武器也并没有被彻底裁汰掉,就如当初关羽却月阵大败曹魏骑兵一般。
莫说当世,就说数百年后的南北朝,也经常有着战车兵大放异彩的时候。
而因为西汉之时经常举行军事演习,所以关于战车的排兵布阵,就逐渐成为阅兵时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然糜旸特地在阅兵之中,将战车兵当做第一个出场的兵种,并不完全是为了按西汉的阅兵规制来。
当初战车兵能被西汉历代统治看重,无非就因为匈奴的骑兵强势。
现在大汉的情势与当初很相似,曹魏的骑兵是天下翘楚。
糜旸特地将战车兵放在第一出场顺序,便是在警示着自己,来日北伐之时一定要注意曹魏的骑兵。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关于战车兵这个兵种的一切都已经发展的很成熟。
汉代军队中的许多士卒,都曾经专门受过训练如何操纵战车。
只见当上千辆战车从数万的大军大阵中驶出之时,高台上下的许多官员很快就发现了那上千辆战车的与众不同之处。
那上千辆战车的车身上都包裹着一层虎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