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三年九月下旬,河北丰收,满仓满谷。燕云十师统帅“和王”赵麟上书皇帝,请求运粮回京。
河北本是肥沃之地,前些年因胡人侵扰,粮食严重减产。经燕云一战,颇有改善,证明万隆帝之决策英明。见丰收,万隆帝大喜,唤和王赵麟、贤王赵选、酆王赵蒙、福王赵谦、睿王赵满、岐王赵腾、安王赵升,康王赵棣,在太后所居长秋宫聚会,欢饮露酒。
这是赵麟等人十二岁出宫以来,头一次进入后宫。按照礼法规矩,诸王都唤韩太后为母后,其实只有酆王赵蒙是太后的亲儿子。
六年,终于再见到儿子一面,太后眼眶湿润,有苦难言。但在万隆帝面前,太后不敢表现出悲切情绪,强颜欢笑,发表一些赞美之词。就在这时,太后接到万泉公主手书,公主要废掉驸马甘启珍,并列出三大罪状……
当时甘启珍与苏瓶、田敢聚在韩大昌家里饮酒,酒过三巡,甘启珍心情畅快,赋诗一首。还道,我等英士,披荆斩棘,共历风雨,有战功,有文采,当取号为“附爵四贤”。还说要换个地方,为喝号庆祝一番。
情绪激动,忘乎所以,不久甘启珍酒后失言,将韩大昌丑事说出。
谁曾想,在他们四个开怀畅饮时,承风郡主竟藏在屏风之后。把这四人的话听了个清清楚楚。
听得丑事,郡主突然现身,面带愠怒之色。
苏瓶与田敢对视一眼,觉得不应该再留在这里,于是纷纷告辞。只留下韩大昌,孤独面对郡主严厉注视,似乎即将迎来一场暴风雨。
苏瓶总结,他们四个碰到一起,准没好事。田敢说,主要是甘启珍坏事。苏瓶说,不对,是我们四个碰到一起就没好事,我们是“倒霉四人组”。
韩大昌夫妻闹矛盾,田敢不方便留在韩大昌家里。田敢有些茫然。苏瓶与甘启珍商量,一起把田敢送回家去,劝说南阳郡主,不要再殴打闲婿。
要说南阳郡主并非混不讲理的人,田敢挨打确有原因。用郡主的话说,他在外面养小,不打他还夸他不成?
在苏瓶等人的劝说下,郡主承诺,针对这次事件的惩罚算是告一段落。田敢蔫头耷脑回到家去,苏瓶甘启珍悠闲离开。
苏瓶闲来无事,送甘启珍回家,却被挡在门外,被告知,公主已废婚,不允甘启珍再进家门。
在那一刻,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伤心的人。
甘启珍坐到地上嚎啕大哭,引来许多街坊探头张望,路人驻足观看。
还是别在这里丢人现眼,苏瓶劝甘启珍暂回甘家。甘启珍犹犹豫豫,最终还是决定回甘家。半路上听说皇帝不同意公主废婚请求。公主废婚理由当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甘启珍大哭罪臣齐王侧妃甘氏。万隆帝说,甘氏虽有罪,但她是甘启珍的姑姑。姑姑死,侄儿哭几声有何妨?实乃孝道,不可为罪。
“既然皇帝给我做主,我还怕甚的?我不回甘家,我要回我自己的家。”
甘启珍扭头回到公主府门前,往台阶上一坐。苏瓶觉得,公主废婚是为自保。可甘启珍还是备受打击,坐在门前掉眼泪。直到后来,公主派人把甘启珍搀扶进门,他才露出笑容,还邀苏瓶进屋小坐。苏瓶觉得气氛尴尬,就甭去了,于是告辞。
苏瓶一个人往家走,半路上突然发笑,只觉得“附爵四闲”名不副实,颇为讽刺。
回到郡主府,苏瓶把今日所见所闻说给唐梅听,唐梅难得大笑起来。
如果说唐梅还有朋友的话,南阳郡主孟乔、承风郡主西门圭算是她的朋友。都是门阀郡主,肩膀一齐,各种酒会但凡碰面,必然一席。越是听说闺蜜家里有倒霉事,越让人开心,嘴上却说一些同情的话来。
“甘启珍、田敢、韩大昌的丑事,我早就听说过,只是不忍在她们面前提起罢了。今时戳破,倒也不定是坏事。尽早发现,尽早治理,这日子倒还有的过。只是可怜我这三位表姐姐,这会儿不知在家气成什么样……”
万泉公主赵玲珑与唐梅是姑舅表亲,南阳郡主孟乔、承风郡主西门圭与唐梅是两姨表亲。贵族圈里这帮人,拐弯抹角的都是亲戚。可当他们发生矛盾,斗起来时,可一点也不含糊。而且从现在形势来看,下一代三位国公都是皇室公主所生,都是表兄弟。
聊一些别人家的倒霉事,唐梅又把话题引回自家,她口气淡然地道:“这次你收乔东城六万两银子,不怕被秦礼知道?”
苏瓶眨眨眼:“知道又如何?首先《齐王案》不归秦礼管,而是左少卿在管。其次乔东城除了被齐王牵连,他没做过犯法的事。其次我收他钱财,并非贪污索贿,而是受人之托,帮忙说情。‘说情’犯法吗?”
“哼,说得轻巧。”唐梅眯着眼睛,声调提高一些:“你只收乔东城六万两?”
苏瓶很快地道:“那是当然。”
唐梅不信任地看着苏瓶:“他给你六万,你就办六万的事,那你图什么?你少跟我扯,你一定收他好处。快说,收了多少。”
苏瓶不吭声。
唐梅道:“放心好了,我不抢你的钱。我只是暂借而已。”
苏瓶问:“借钱干什么?”
唐梅道:“四哥早就答应人家,秋收时要还一大笔钱。可今年也不知是怎搞的,地里没产多少粮食。勉强够清化坊自己用,还拿什么还钱来。你手里若是有钱,我给你二分利息,借给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