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孩子发高烧
————————————————
公元2016年3月22日(阴历丙申猴年二月十五)深夜,元媛给刘晓雨打来电话,刘晓雨正值夜班,一开电话是元媛打来的,刘晓雨心想“这个点打来电话,是不是有什么急事?”
电话接通了……
“元媛,这么晚了打来电话,出什么事了?”刘晓雨用关心的语气问道。
元媛在电话那头发出低沉的声音“孩子晚上发高烧,急坏我了!”
“赶紧去医院啊!”刘晓雨催促道“别把孩子烧坏了”。
元媛在电话里给刘晓雨说“大晚上的,外面还冷,就不折腾孩子了,家里还有点退烧的药,给孩子吃了,看情况再说”。
刘晓雨嘱咐道“既然不去医院,那晚上一定多给孩子喝水,别烧坏了孩子,如果需要我的地方,我随叫随到”。
另外,刘晓雨通过微信的方式把他对发烧的见解发送给元媛:
一,发烧本身不是疾病,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有发烧这个症状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从普通感冒到严重的脓毒血症都可能会发烧。吃退烧药把体温降下来了,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病就好了。
二,不可根据体温来判定病情,低烧可以是普通感冒,也可以是肺结核。
高烧可以使幼儿急诊,也可以是脑膜炎。体温的变化规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发烧时体温的高低和病情不是成正比的。
对于发烧的度数来说,孩子的精神反应,对于病情的判断更有意义。
三,发烧不是要赶快退烧。发烧是人体对抗感染的一个防御机制,对病情恢复有好处。
对总体健康的孩子来说,在引起孩子明显不舒服之前,不要给孩子降温。
四,发烧不一定会烧坏脑子,人体的体温受下丘脑体温中枢控制,发烧很少会超过41摄氏度,所以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发烧后脑子出了问题,有可能是脑膜炎引起的发烧,导致问题的是脑膜炎本身,而不是发烧。
体温超过41摄氏度,多半是因为中暑,或者捂热导致孩子无法散热,前者比如把孩子忘在停在室外的车里。
五,退烧药不可以预防热性惊厥。发烧是否惊厥和用不用退烧药没有关系。而和孩子本身的体质有关。
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体温的变化阶段,目前的研究都证实退烧药是不能预防抽筋的。
刘晓雨继续告诉元媛,宝宝发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常用以下几种方式:1、头部冷敷。2、头部冰枕。3、温水擦拭或酒精擦拭。4、温水浴。
第三、要注意保持合适的室温,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第四、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乱吃药。高热时,呼吸道增快,出汗使机体大量失去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烧时应该补充足够的水分,增加尿量,也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小孩如来是低烧还是高烧,小孩发烧后都应该及时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重视,当孩子的体温达到以下度数,请立刻上医院就医:
1、3个月(或更小):37.9℃。
2、3到6个月:38.3℃。
3、6到24个月:39.4℃。
4、2岁:40℃。
在送去医院的前后,一定要进行必要的退烧处理,退烧处理的原则要遵循一般儿童退烧药物使用原则:
1、发烧时,耳温若超过38.5℃,则使用肛门栓剂退烧。如果小朋友已经在拉肚子,则尽量避免使用栓剂以免刺激肠道。
2、若耳温未超过38.5℃,可先考虑服用退烧药水;服用后,应先观察40分钟,若烧未退且体温仍高,才考虑使用肛门栓剂退烧。
3、若有以下症状时,请立即送医:小儿抽搐。持续性呕吐。小孩原本的的活动力仍是正常,但突然活动力变得极差。四小时内即烧到39℃以上或是3天以上持续高烧不退。
4、阿斯匹林等水杨酸类退烧药不建议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之退烧,因可能引起雷氏症候群的不良反应,对大脑及肝脏造成伤害。
发热(fever)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