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最后通牒也朝令夕改吗?你们这里到底是谁做主?”
播利瓦下意识的想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米兰达却直接对着播利瓦喊话:
“西蒙,不要冲动,你的要求不可能被满足,我说的就是唯一有可能的条件。”
播利瓦再次咬了咬牙,最终还是接受了米兰达的建议,亲自说了一遍同样的话。
朱学堑稍微有点担忧,似乎不是很高兴的说:
“好吧,我回去转达你们的最后通牒,不过不一定会有回应。”
朱学堑带着卫兵开车离开了,播利瓦和米兰达以及其他同伴开始了讨论。
“我能够看的出来,对方不想跟我们交流的。”
“这次的谈判……应该说是通知,应该是大食亲王殿下要求的。”
“对,否则他们是不会来的。”
“所以大食往会接受我们的条件吗?”
“我们的条件真的很低了。
“只是自由的活着而已。”
播利瓦听了一会儿,站起来大声说:
“大家不用太过担心,麦德林位于峡谷之中,终年炎热多雨,大明的重武器根本进不来。
“大明的力量再大,也只能在这里跟我们打低级战争,只能依靠轻步兵作战。
“我们的精锐部队,在这种情况下与大明部队的差距并不大。
“这也是大明再次向我们发出条件的关键原因。
“无论大明是不是答应,我们都要做好战斗的准备。
“我已经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大明的文化,知道我们的出路在哪里了。
“只要大明军队长时间无法攻破我们的掌控的核心地区,大明朝廷就会提高价码。
“只要我们继续战斗,我们就还有希望,坚持就是胜利!”
播利瓦的鼓舞,让身边的官员、将领、同伴们再次打起了精神,带着期待去准备战斗。
朱靖垣也很快收到了新天府两个剿匪军团的报告。
“孙马丁接受条件,播利瓦拒绝了条件。
“播利瓦向大明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我们无法满足,就不要再去跟他交流了。
“他们的条件是他和他的属下可以完全自由的离开。”
朱靖垣看完之后稍微有点迟疑。
孙马丁直接接受了条件,这倒是相对合理的结果。
孙马丁的王国情况更加恶劣,虽然周围有山脉、雨林、沼泽、高地阻拦。
是高地其实颇为平坦,从高地上进攻不是特别的困难。
只要大明调集足够的战车和飞机上去,组织足够大的冲锋就能压过去的。
所以孙马丁是没得选的。
让朱靖垣犹豫的,是波利亚的所谓最后通牒。
仅仅是主要核心成员自由离开,这个条件其实并不算高。
而且当地距离巴拿马很近,下面的普通士兵和人口都能直接送去挖运河。
但是,你这个最后通牒是什么意思?
一个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叛军头子,直接拒绝自己的条件,然后向大明发最后通牒?
这能惯着你吗?
大明军官们的理解完全正确,朱靖垣给这些人的条件都是最后通牒,不是谈判邀请。
朱靖垣都不准备跟他们谈判。
怎么可能会接受他们这最后通牒式的谈判?
特别是朱靖垣还准备测试新的战术,特别是孙马丁这边已经投降了。
如果播利瓦再投降,那就只能去北殷洲测试了。
朱靖垣于是直接回应朱学堑:
“不要理会什么最后通牒,开始组织持续战略轰炸战术测试吧。”
作战命令下达之后,朱靖垣和负责执行任务的部队,都开始考虑如何执行作战计划。
麦德林位于安第斯山脉北部的支脉山谷之中。
周围都是年降水量超过两千毫米,甚至达到三千毫米的热带雨林。
每年三分之二的日子都在下雨。
就如播利瓦所说的那样,这里是炎热潮湿的山地,重武器是很难运进去的。
所以才让他龟缩防守到了现在,而且还有点谈判的底气。
就算是大明有了在这时候堪称犯规的飞机,也仍然需要相对小心谨慎的规划攻击方式。
新天府核心区之外的南殷洲地区,交通运输主要依赖海运。
所以攻击的发起点,最好是在海滨城市,或者是能通航的内河城市。
麦德林距离大明洋海岸线最近只有两百公里,看上去普通的轰炸机作战半径都能覆盖。
但是这条路线上都是热带雨林,都是常年高温多雨的地方。
飞机从东部进入麦德林,需要从东向西翻越安第斯山脉,这片区域山势格外崎岖。
在暴雨之中穿过高山和深谷密林,这对当前的飞行技术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如果在往返的过程中,突然遭遇大暴雨的话,是非常的危险。
虽然可以临时爬高到云层上空,但云层高度是不完全固定的,这时候的战斗机不是后世那种随便爬上万米的飞机,而且穿过雷雨中的云层本来就有危险。
相对而言,麦德林东部和北部,地势相对平缓一些。
麦德林往东不到一百公里,就是地势平坦的山谷地区了。
往东两百公里外,就是年降水量一千五百毫米的热带草原气候了。
在两百公里的航程内,大明的单发战斗机和轰炸机,都能够完全发挥作战能力,都可以满载甚至超载作战。
虽然这里是内陆地区,但是有哥伦比亚地区最大的河流,马格达莱纳河,就在这片山谷中经过,天然的通航条件就很不错。
河口有河海联通港口,可以让海船在海港靠岸,转内河船舶逆流而上运送物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