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
胡炎坐在沙发上看书,而柳清雨又打开电脑开始写东西。
只是依然时不时的紧皱眉头,这让胡炎有些好奇。
抬眼一扫,发现她是在写综艺策划之类的文案。
对于综艺策划,胡炎不能说自己是高手,但称一声“老手”肯定没问题。
前世玩这行没劲,今生他是不准备再碰了,就说相声,说一辈子相声才好呢。
当然,如果得着机会,指定柳清雨一二,那他肯定愿意。
正当胡炎琢磨着怎么开这个口时,兜里的电话突然响了。
掏出来一看,是郭德刚打来的。
“郭老师。”胡炎边接边往外走。
旁边的柳清雨不由得扭头看向他,这家伙莫非说得都是真的?
当然,对于一个长得不好看的老头子,她也就是随口一说,并没有半点兴趣,还是磨自己的案子更重要。
只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灵感乏乏。
如今国内的综艺,更是全都在炒剩饭,半点可以借鉴的亮眼节目都没有。
当然,磨不出来也得磨,过完年台里新一轮的方案评比,就要启动了。
这对于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绝对是值得拼尽全力去争取的机会。
不时,胡炎挂完电话回来。
“姐,我去一趟镇上。”
“你去镇上干嘛?”
“理个发,正月里有演出。”
柳清雨一琢磨,干脆合上了电脑:“我跟你一起去,顺便逛逛街。”
胡炎再次扫了一眼她的电脑:“呃,好吧。”
转眼,白色宝马轿车载着俩人,驶离村子,朝镇上而去。
柳清雨开车很老练,胡炎半点不担心。
“姐,看你这几天总是皱眉,遇到难了?”
“嗨,工作上的事情,想琢磨出一个好点方案来,年后……”
话题一勾,也不是外人,柳清雨便倒豆子般的一通解释。
说到最后,扭头看着胡炎:“炎炎,你说我是不是有点笨?”
胡炎点头,悠悠道:“对,你是有点笨,聪明人开车都知道看路。”
柳清雨:“……”
你信不信我也会打人,专门打嘴巴的那种?
村在镇边,十几分钟不到,车子已经到了镇上。
柳清雨去逛街,胡炎自己去理发。
刚才郭德刚来电话,是通知正月初三德芸社会在津城举办“省亲专场”。
离演出的日子倒是还有好几天,只是头发必须先理。
按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叫“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别说正月初几,整个正月都没地方给你理发,人家是年前歇业,二月开张。
而胡炎是绝不允许自己形象不正,便出现在衣食父母面前的。
这算讲究吗?
爱算什么算什么吧,反正胡一直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对于造型,他倒是没什么所谓,干净利索就得。
然而,还是花了一个多小时,他才从一家小理发店出来。
等待一小时,理发十分钟。
大家都怕死舅舅嘛。
恰好,胡炎刚一出来,柳清雨的电话便打来了。
“姐,你在哪儿呢?”
“炎炎,我在超市门口,快来救命啊!”
胡炎一听脸色都变了,这转眼的工夫,怎么还摊上事儿了?
奈何,不等他多问,柳清雨已经把电话给挂了。
胡炎不敢耽搁,火急火燎的直奔超市而去。
地方倒是好找,因为全镇就一家大超市,大家只要说超市,一般指得就是他们家。
果然,等胡炎赶到时,便看到门口站立的苗条身影。
柳清雨正乐滋滋的吃着薯片,看到自己老远便挥手,哪里有半点需要救命的样子?
胡炎实在不擅长奔跑,气喘吁吁的跑过去,疑惑道:“姐,怎么啦,救什么命?”
柳清雨嚼薯片的嘴巴一顿,也疑惑道:“什么救命?”
胡炎:“……”
你问我,我问谁,刚才到底是谁喊的“救命”?
柳清雨见他一脑门子的汗,从包里抽出湿巾:“怎么跑那么急,来赶紧擦擦,别回头感冒了。”
人没事就好,胡炎也不再问她什么救不救命的问题。
这边收拾完,柳清雨转身走向旁边一辆推车:“炎炎,帮我拿东西吧,我拿不完。”
胡炎看着满满当当一车的东西,貌似终于明白了这家伙刚才喊的“救命”到底是指什么。
好吧,自己太久没有跟年轻姑娘聊天,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胡炎双手并用,再加褡裢,整整六大包东西,全部拿完。
“炎炎,你不用拿这么多,我可以拎两包。”
“没事儿,你吃薯片就好。”
“炎炎,你真是太好了。”
“谁让你小时候帮我打过架呢。”
“你还说,谁让你总是打不过别人?”
看胡炎一脸的尴尬,柳清雨自己先乐了。
于是,胡炎突然又发现,这姑娘很爱笑。
这几天,除了头一回见面时哭过,后面净看到她笑了。
尤其是鹅蛋型脸上的那双眼睛,笑起来,或者不笑,都带着笑意,很好看。
而且整个人不扭捏,很有北方姑娘的一股子爽快劲儿。
“姐,年货不是买完了吗,你怎么还买这么多东西?”
柳清雨笑道:“我爸妈知道你回来了,也很高兴,说会赶过来过年,好好看看你。”
胡炎突然一愣。
她的父亲柳敬业,母亲林秀竹,也算是自己半个亲人吧?
当然,如果人家愿意的话。
毕竟,十年时间,什么都有可能被改变。
从这也看得出来,柳清雨身上是真有股子傻劲儿。
这不是贬义词。
确实算极为难得了。
至少将心比心来想,胡炎认为自己是做不到的。
“柳叔和林姨什么时候能到?”
“今天晚上,或是明天一早,反正他们来也是吃现成的。”柳清雨嘟着嘴,稍有些不满道。
胡炎跟着柳清雨往回走,搭着话的同时,眼睛也在观察四周。
上次回家时,来去匆忙,还真没仔细看过镇上如今的模样。
不时,他便发现,宁镇还是那个宁镇。
尽管很多地方已经大变模样,但是曲艺之乡的韵味还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对比。
其他城市的乐器店内,吉他、钢琴、架子鼓之类的西洋玩意儿居多。
但宁镇的乐器店内,那些西洋乐器少,反而像锣鼓、唢呐、快板、二胡、笛子等物更多。
还有路边的老戏台,屋檐下的彩谱雕文,带扮相的红色剪纸,京剧脸谱玩具……
打眼望去,视线之内,总能看到曲艺的影子。
甚至他还看到了一家快板加工作坊。
前店后厂,原料就是后山上成片的毛竹。
当然,也不可否认,所有东西都在明显淡化,逐渐走向消失。
可惜,也无奈。
也许几十年之后,出生在这里的孩子,便再也没机会感受到这种韵味了。
行过半晌,俩人路过一条小巷,胡炎当即眼睛一缩。
跟着柳清雨往回走,可皱眉却再未打开。
喜欢德云小师爷请大家收藏:(www.14xsw.com)德云小师爷14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