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戳破小心思,几位师傅尴尬的笑了笑,忙转移话题:“这样下来投资可不小,钱不成问题吗?”
“我已经与盐商商议好了,向他们借一笔银子,利息不会太高,每年按时偿还本息就行,二十年足够了。”
借的不是高利贷就行,众人放了心。这时,有位一直沉默不语的瘦小老者提醒道:“即便改为晒盐,煎盐也不能废弃,万一雨多也好救急。依我看,不妨把煎锅也聚集起来,算是各户投资的一部分。”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这提议甚好,可以多占股本!否则煎锅就成废铁了。因为煎盐的锅是特制的,一锅出盐六百斤,可想而知多大,不用来煎盐只能当废铁卖。于是都附和道:“晴天晒,雨天煎;近处晒,远处煎。如此正好!”
柳湘莲会意一笑,点了点头。毕竟不曾做过盐工,他仅能做些大体指点,已然让众位师傅刮目相看,腆着脸求指点。
“那就再支个招儿,盐场建好后可尝试制作精盐,卖给富贵之家,以增利润。”柳湘莲随便说了一条,而后嘱咐他们:“各位,除了画好设计图,需要何种工具,需要多少,也要列出单子来,或者自制,或者购买,等人手一到就要展开建设,不过错过明年春天的晒盐。”
“柳大人放心,一定尽快完成。”众人应下。
柳湘莲又请来那几位从工部调来的工匠。出来的日子不短了,领着筹饷司额外发的津贴,啥事儿没有,他们闲的蛋疼,良心很是不安,这时听说有任务要交代他们办,很是积极踊跃。
听柳湘莲说完风车的用处和大致结构,他们不觉难办,风车引水听着新鲜,原理并不复杂,早在南宋时中国便有使用风车的记录。稍作商议后,都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很快就能画好图纸,工具他们随身带着,只需提供木材、铁料、绳索、布匹等材料就成。
不愧是工部文思院的大匠作,水平够高,比那几位晒盐老汉容易交流多了,柳湘莲很想永远把他们留在手下。这时说道:“除了风车,盐场建设需要的工具不少,还请诸位帮忙设计制作,凡有成果,皆有奖金。”
“柳大人慷慨!”众工匠欣然领命,真心实意的感谢,活了半辈子头一次碰到这么好说话的主官!士为知己者死,这次就舍命陪君子,显显手段!
喜欢红楼鼎革请大家收藏:(www.14xsw.com)红楼鼎革14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